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2.第362章 多重的手段(1/4)

作者:老妖2015
以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则《美国需要缅甸,美国需要亚洲》的新闻,拉响了舆论战的序幕。原本叫嚣最厉害的缅甸非政府组织,原本就是受美国国会的和平基金会资助,很快他们就偃旗息鼓了起来。他们停止了动作,缅甸国内的舆论压力就小了许多。

而在欧洲,原本对这个项目吃抨击态度的路透社,德国之声等媒体,也逐渐转变了口风,将对项目的抨击转为褒奖。科氏工业的加入,被他们赞赏为封闭中的缅甸,试图向西方世界传达和解的信号。而与路透社有合作关系的一百多家媒体,更是从各个角度对缅甸将科氏工业作为服务商这一变化,视为缅甸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序幕。

海油的人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突然发现,似乎一夜之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竟然没有了一点的阻力。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正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缅甸国家电视台,香港中文台,中央电视台,以及等世界主要电视台都播出了一则新闻,周子夜拜访了还处于软禁中的昂山素季,引发了全球媒体的狂议。

昂山素季是缅甸国父昂山的女儿,一直在推行非暴力的民主化运动,但是她的行动受到了军政府的激烈打压,从九十年代初期,她因为回国后被捕,一直被军政府关押了起来。开始的时候,军政府对她的管理还不算严格,但是由于民意的反弹,中间有十年从来没有任何人见过她。连她的英国丈夫,在临死前希望见她一面,都被拒绝,致使她们阴阳相隔也没有见上一面。

虽然在2002年,昂山素季由关押转为了软禁,但是她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没有任何人可以见她一面。周子夜的这次与她见面,是她多年来第一次直接跟外界联系。

除了周子夜与她相见,并且为她改善了生活条件。昂山素季也十几年来第一次接受了外界媒体的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对于丈夫的去世,她像一个普通女人一样泪流满面,深切怀念。对于国家,她表现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爱意和祝福。

这则访谈消息,也迅速成为了全球媒体热炒的新闻。她在访谈过程中对军政府指责并不严重,甚至称得上是宽容,对于自己被囚禁的十几年,她称之为缅甸民主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阵痛,对军政府的行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谅解。

这则访谈节目播出以后,缅甸国内对释放昂山素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昂山素季的呼吁下,并没有引起大的风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