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1章 风气青萍末(2/4)

作者:残酷厕纸天使
比妖魔害死的多。

而第二股保护凡人的力量,则来自于正道阵营,以及少量特殊的儒家书生。

镇上不仅有寺庙专业诵经祈福、出售护符、为女施主开光送子;也有专业收尸、收惊、出殡、做法、驱邪的道士。

毕竟红白喜事乃生活必需品。而活在这种世界里,没事丢个三魂七魄啦、起夜嘘嘘撞个鬼啦、田地里长出小妖怪啦、屋子里生出了异物啊,实在再常见不过。

因此掌握了丁点法力,拥有一技之长,大概小学肄业水平的和尚道士缺口巨大。而他们‘行善’的举动,往往属于自身修持‘新法’的必要内容。

并非热爱行善,而是‘善举’与新法修行有关,不干够x件善事,就无法完成特定仪式,消化秘药,修成神通。

因此,这些被道德绑架的宗门,无奈成为了‘正道门派’。

同理,某些苦读四书五经的书生所属的‘学派’,也在百年间,总结出‘儒门序列秘药’,在服用消化后,也能掌握法力(浩然之力)。并通过刷怪的行为,加深对学业的理解,学问与法力并增强。

此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据说楚国科举,每三年一次的乡试,除了文化考核(秋闱)外,还有一场战斗考核(秋猎)。朝廷会统一发放‘秘药、儒门新法’,并组织考生参与妖魔狩猎。

在指定时间内,服用秘药并掌握一门朝廷新开发的‘儒门神通’。以此猎杀妖魔,考验学子对圣人教义的理解,以及自身才智的高低。(有死亡指标)

这些本质未必善良的人类‘准修行者?’,也通过收取高昂报酬,为平民们带来一份安全。(更多是自己的修行之路,恰好与保护凡人重合。)

最后,就是镇上的‘城隍庙’了。

‘城隍’是由镇上居民从县志一类的记载中,追溯本土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共同选定并册封的优质偶像。

起初,民众共同朝拜,乞求生活安定,并奉上大量香火。的确能通过本次世界独特的天道规则,造出一个合格的‘香火神灵’。

并以‘城隍庙’为锚点,开辟小空间,由城隍沟通阴阳,收押信仰范围内阳间死者的灵魂。不至于让‘游魂’长期漂泊徘徊,受空天地间扭曲灵气的污染,异化成恶鬼为祸阳间,最终失控化孽。

但随着‘城隍’不断受香火供养,越变越强,也逐渐产生神智。加之天道扭曲、人心有私、世道败坏,逐渐成长壮大的‘城隍’自然而然的跟着污浊变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