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五五章 原因(2/5)

作者:哼哈大王
据守旅顺金复三地的各路人马表明自己必回旅顺的决心。

事实上,对于是不是要去辽东半岛发展,杨振自己也曾犹豫过,但是深思熟虑以后,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最终促使杨振最后做出到敌后去发展的根本原因,恰恰是辽东半岛南端所处的那个孤悬海外看似极端危险的战略位置。

单从资源丰富的角度来看,辽东半岛南端,如金州、旅顺等地,肯定是比不上辽西松锦地区的。

但是辽东半岛南端,尤其旅顺口等地方,却胜在拥有一个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

对他来说,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并不非障碍,大海有时候固然是天堑,但更多的时候是通途。

从这里出发,往南渡海,是登莱、山东,甚至江淮地区,那里有杨振需要的大量汉人百姓,可以募民屯田,可以募民为兵。

往西渡海,可以去天津和永平等地,那里有杨振需要的大量廉价的铁料和铁矿资源。

往东渡海,则可以去朝鲜和日本,这里有杨振可以获取的粮食以及其他硝磺之物。

最重要的是,那里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

尤其从金州往南,方圆数百里之内,除了一些守卫城池堡垒的驻军之外,完全是荒无人烟。

与此相应的是,这里却有着大批量的荒山野岭、荒地荒田以及荒岛荒滩。

这些无主的荒山野岭,无主的荒地荒田,以及没有人烟的荒岛荒滩,足以承接大量的人口前来开荒屯垦。

而且,只要杨振手下的军队在复州城站稳了脚跟,或者说只要他们能守住了金州城,那么金州城这个咽喉之地以南的方圆数百里,就是安全的了。

那里三面环海,不用担心满鞑子的马步军动不动就赶过来侵袭破坏。

单就这一点来说,比起辽西松山附近就要好多了。

辽西走廊非常狭窄,已经布满了城池堡垒,城池堡垒外面的军屯民屯,也基本饱和。

就算现在其中有许多已经处在荒废状态了,可是那些土地却都已经落到了祖大寿及其麾下将士的手中。

那些土地都是有主的,杨振就是再强势,也不可能募了民以后,到那些土地上去屯垦。

至于边外的广袤地区,杨振在崇祯十二年夏天的时候,已经带着人亲自去过一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