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巨变,昏王(3/4)

作者:录事参军
百万人口。

而赵匡胤和李重进,拉锯战后,谁也鲸吞不了谁,渐渐的,都有所疲惫,随之罢战,入冬之时,赵匡胤在京兆府,被封为秦王。

李重进则在汴京,被群下上为宋王。

显然,后周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流星一般一闪即逝,渐渐成为历史,便是原来的周境内,军民们也都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周和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短短十几年,周甚至还不到十年,除了受过周太祖恩惠的臣子,对于普通军民来说,这个朝代,也根本没什么可眷恋的。

倒是齐国,新政新貌,人人有饭吃,无田不纳粮,种种类似儿歌被四处传唱,渐渐成了农庶们口口相传的天堂之地。

不过文人骚客,却多写诗词讥讽齐国及齐王。

齐王暴虐,齐鲁及河北之地,查抄了许多大户,田产充公成为公田,宅院别苑有修的好的,很多便成为了齐王的行宫,听闻现今各州各府,都有齐王行宫,如此小小地盘,怕行宫的数目都要超过那隋炀帝了。

更不可容忍的是,齐王下诏,读书人、匠人、农人、商人视为一体,无高低贵贱,服饰布料、颜色,都可随意。

而且,齐王轻视书经,齐国学馆,偏重算术、格物等等学问,繁复的古文,除了宣扬忠孝仁义等德化之儒经还被学童们必修且品德一项更是做官必须考察的重中之重外,多数古篇,都被舍弃,成为参考读物。

又开哲学课,诸子百家都有选篇,十岁后学童若有兴趣,可以选修。

读书人分四等,由童生进秀才,秀才进举人,举人进进士。

考中举人,才有资格被选拔做吏,至于官员,除了进士直接授官外,也会从经验丰富的吏员中提拔。

读书人,也不再是什么终生职业,如果二十五岁还考不中举人者,就再无参加科举的资格,改行就是。

而且举人被选拔为吏员后,也不影响其继续参加科举进进士,反而丰富的吏员工作经验,还可能成为被取进士的优势。

至于科举类目,什么经义、诗赋、策论取士,齐王一概斥之为纸上谈兵。

虽然现今齐王选士还是举孝廉的方式,第一次科举说是明春才举行,但新政条目早已经下发各州各县。

光政院专门在山东府、真定府设有军学馆,选拔士卒中忠诚勇敢聪慧之士进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