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章 科举试题(二合一)(2/5)

作者:青灯说书人
就全对。

“此番恩科大试怎么会考这样的题?”赵良心中腹诽,他极度的感到不适应。

不过心中亦是庆幸,幸亏此次皇上提前发放试题,而且还发放十卷,供他们揣摩参详,这就大大的减轻了他们心中的不适。

至少,他们还有着时间去抚平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

可想而知,若是科举大试之时,考到这类题目,只怕这考场之中,不少人都要傻眼了。

毕竟,现如今许多士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压根不会涉猎其他,即便涉猎,也不过是浅尝辄止,不会花费太多的工夫。

理学,还是位于正宗地位。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大概被翻阅的最多的便是朱熹写出来的《四书章句集注》。

这是自宋代以来,确定理学地位之后,对于后世的影响。

即便蒙元的入侵,曾经对其造成最大的冲击,可比起其他,对于理学的伤害实在是小了一些,毕竟,南宋的理学大家,最后在元廷做官的比比皆是。

这些人自是有力的保存了理学的火种。

而其他学派,蒙受这样的大难,连接续都难,更别提其他了。

而赵良则是稍稍逾越了这样的框架,主要便是元末多年的战乱,单单只会四书五经的那一套东西,实在是不大能过的下去。

尽管赵良本身的家境不错,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居安思危,对于子嗣的培养并不拘泥。

况且,赵良的背后家族并非没有野心,况且那时又没科举,各地冒出来的能人不少,未必就不能投效一个明主,建立一番功业。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思,赵良也是涉猎不少,除了应有的四书五经之外,对于前人之典籍,赵良也是能熟读成诵不少,一些更是能够背默。

赵良看向了这第二题,居然又是默写。

不过这次要求默写的却是贾谊的《六国论》,这还不止,这一次,这第二题居然还是与第三题勾连在一起的,第三题便是要根据第二题默写的内容阐发议论。

这难度一下子就飙升上来了,不仅要求会默,同时还要求针对这样的文章写出自己的观点。

这和朱标写一些观后感的文章是如出一辙。

可能朱标稍微便利一些的是有些地方,他可以不用会背,照着写就行。

赵良看着这样的题目,心都已经快凉了半截,这……这还怎么考?

不过翻到后面,赵良亦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这默不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