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5章 师徒交谈(二)(2/3)

作者:青灯说书人
起来,还是他胡惟庸,欠了太子殿下一个大大的人情。

朱标若是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这番心思,一定会倍感无语。

主要是这玩意儿,朱标感觉是不是由他来说,不太重要。反正太子之位是自己的,老朱对自己信任有加,献上这么一份东西,也就是锦上添花。

关键是这份文案,其中的内容朱标心里也清楚,很多地方不成熟,毕竟对于全国各地的具体是什么情形,他远没有李善长和胡惟庸了解的清楚。

各地的粮草,税赋,人口,名生事什么状况,这些在中书省,胡惟庸几乎是一查就能查的到,而且胡惟庸还能指使一帮人去帮他查,实在不行,胡惟庸还可以直接派人去下面明察暗访。

而这样的调查暗访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经年累月的。

这样的优势,朱标是没有的。

故而,朱标选择将这份文案交给胡惟庸,并非是希望胡惟庸一板一眼的照抄,而是希望胡惟庸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参考,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方略计划,设定出更加科学的目标。

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步子迈的太小,那走的太慢,可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着蛋蛋。

朱标的优势就在于他有着前世的经验,知道方向在哪里,他可以充当指路明灯,指引前行。

但具体怎么走,还得要胡惟庸这样的时代英才豪杰去推动和制定。

如果一切都由朱标大包大揽,姑且不论朱标有没有这样的能耐,就算真有,朱标就算累死,只怕也带着走不远。

而胡惟庸他们所拥有的的才干,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朱标将主动权交到胡惟庸的手里,就等若是充分利用了他的才干。

这样的能人不让他拼命干活,而是歇着,属实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能在史书上留名的,还是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能是什么简单易与的货色?

而且,朱标还不怕胡惟庸他定了目标磨洋工,不干活。

首先朱标就算摸不准胡惟庸他有几分能耐,老朱还摸不准?他不知道你胡惟庸能吃几碗干饭?

在定目标上偷奸耍滑,只能说你胡惟庸不配丞相这个位置。

这目标定下来,可是有限期的,限期完不成,你猜你会有什么下场?

还想着全身而退,荣华富贵一辈子,安心归养,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