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1章 天伦之乐(2/4)

作者:大苹果
误,投机失策,也会遭遇惨痛的损失。

正所谓风险和机遇并存,便是说的这个意思。

对于那些敢于行动的人而言,从朝廷和护国公的行动中嗅到了即将到来的机遇,在他人不敢行动的时候敢于冒险,要尝到第一口蛋糕。这需要极大的魄力。

正因为如此,敢于行动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大商贾,大地主,大豪强。一来他们消息灵通,知道内情。二来,即便投机失败的损失他们也是能够承受的。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商贾,甚至是普通百姓而言,却不敢这么豪赌一把了。

不见兔子不撒鹰,稳字当头,这才是他们的想法。其实这倒也不是他们魄力不够,而是对失败的承受力不够。他们一旦失败,之前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便全部葬送,全家人就要饿肚子。

但对于张延龄而言,他要的不是大商贾大地主来分这块蛋糕。那样的话,对于大明的促进不够。当然,他需要大商人和大地主参与其中,没有他们是不成的。但是广泛的惠及百姓和普通商家,才是张延龄最希望的结果。

商品货物的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能得到好处,都能在海贸路线的拓展中得到实惠,才会更加深刻广泛的对大明产生各行各业上的改变。也会最大限度的开始改变大明百姓只靠着种地谋生的观念。

所以,朝廷正式颁布蚕桑纺织陶瓷等方面的正式的诏书,作为朝廷的法令政策,让百姓吃定心丸,这才促进这一切的必要手段。

张延龄甚至有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建议,他准备向朝廷建议设立两处试点,以政策倾斜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手工业和种植业的改造。从种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推进此事。

这么做的好处便在于,可以打消朝廷中一部分人的疑虑,将对大明朝固有的经济模式的冲击变得最小。毕竟只选取两处州府而已。

这两处的地点选择必须是交通便捷人口众多之地,能够快速的起到示范作用。张延龄初步的考虑是广州府和留都南京。一处是海边,一处是江边,都是曾经海贸繁荣之地,各方面的基础条件都是极为适合的。

当然,这一切需要得到朱厚照的批准。

张家众妻妾见张延龄虽然号称是在家休养,但其实每天还是忙个不休,都有些心疼。于是徐晚意便建议全家出游两天。张延龄正好也该去西山庄园野狗岭兵工厂去瞧瞧,便答应了此事。

虽然四月初六已经过了最佳的踏青时节,张家众人还是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