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2章 算计至死(2/3)

作者:大苹果
易违背?

不过,皇上这么一手,倒是让张延龄多虑了。

杨廷和为首辅,粱储增补辅臣,内阁没有落到刘瑾的手中,外廷再一次从倾覆的危机之中挺了过来,真是一桩奇迹。

至于皇上为何决定让杨廷和就任首辅之职,张延龄认为,这其中或许也有情感的因素在。

据说李东阳临死之前,皇上前往探望。两人在李东阳的房间里说了很久的话。皇上离开的时候眼睛是红的,显然是掉过泪的。所以很可能是念及李东阳多年的功劳和苦劳,心中是有所感触的。

李东阳临终之前,恐怕也会做出一些安排,对皇上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对于杨廷和和整个朝廷的局面,也应该是真心实意说了一些话。杨廷和是他的学生,他全力将杨廷和举荐入阁,又怎会不为他向皇上祈求一个光明的未来。

况且,杨廷和曾为东宫侍讲,也陪伴了朱厚照不少年。尽管那不是朱厚照喜欢的事情,杨廷和对朱厚照也甚为严厉,但那毕竟算是有师徒之义。朱厚照定然对杨廷和也是有些感情的,让杨廷和当首辅,必定是有情感上的因素在起作用的。

总之,这件事以这种结果而告终,是张延龄所希望看到的。

刘瑾这次重大挫败对整个大明朝廷而言是决定性的,否则一旦掌控内阁,则大明朝的双轨决策制度便全部落入刘瑾的掌控之中。

内阁票拟初步决策,内廷披红便是皇帝的最终认可。这内外双轨的决策制度原本是相互牵制制衡的手段。内阁只要不失,即便内廷披红之权在刘瑾手里,他可以拖延甚至否决,但是内阁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请皇上批复。内廷每一次的否决都是需要理由的,所以其实也不敢太过滥用,否则会被廷议问责,需要进行当众的解释。

如果票拟和披红之权集于刘瑾之手,整个朝政大事的决策将全落入刘瑾手中。那可是开启了自问自答模式。刘瑾便可只手遮天,独霸超纲,为所欲为了。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刘瑾的失宠。也并不意味着朱厚照对刘瑾失去了信任。这甚至都不能算是一种敲打或者警告。

朱厚照还是需要刘瑾为他行使权力,平衡外廷的。如果说朱厚照是忌惮刘瑾专权的话,他也一定更忌惮外廷的专权。毕竟前车之鉴不远,他应该没有忘记外廷铺天盖地弹劾八虎,逼迫他就范的那件事。他恐怕更担心外廷专权。

所以这一次只是他身为帝王的一次平衡之术的运用。为何会突然人间清醒,那也不得而知。强大的外廷是令人头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