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8 院试结束排名次(2/3)

作者:最后一碗面
,这些阅卷官全部是来自各县、或者是邻县的教喻。

能成为一县教喻,最少也要举人以上,别的不说,写八股文的能力肯定不弱。

而且基于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的,如果能写出六分的文章,最少也能欣赏八分的文章。

所以作为阅卷官,童生的文章,这些人是完全够格的。

大堂的中间是临贺知府和大宗师梅督学两人。

经过四天十几个人的努力,此时近两千份的考卷终于阅完,考取的名额也大体商定下来,这次一共有五十五个名额。

如今最后的工作是定排名,排了之后,中午就可以去公布榜单了。

“梅大人王大人,这几份考卷是我们公认最好的。”一名老教喻拿了一沓试卷放到正堂案上。

这位教喻姓何,是临贺府的教喻,比众多县教喻高一级。

被称为王大人的知府的是一名四十多岁,年富力壮的文士,看上去温文尔雅,颇有名士风范。

据说他是江南人士,在当地属于名门世家,家族中人在大永朝期间涌现不少的高官文豪,一家上下都是科考达人。

他把试卷移到梅督学面前,作为副主考,他是不能第一个看的。

梅督学也没客气,拿起第一份试卷就看了起来。

这五十五分试卷他是看过一遍的,但是大家评出最好的,他自然要重新认真看一遍。

拿起第一份试卷,卷首上有七个标点符号。

在古代阅卷,为了防止舞弊,每个阅卷官评判文章后不能留下文字,只能用符号代替。

这些符号分别是“圈”、“尖”、“点”、“直”、“叉”五等,即画“○”、“△”、“、”“丨”“x”五个符号。

其中第一个符号由初阅官画下,初阅官看完画个符号后,如果是点、尖或者圈的,就交给后面的复阅官,复阅官六名,每人看完后都要画一个符号,评判文章等级,到最后就按符号等级挑选中第文章。

这里还有个要说明的是,尽管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但是这打分的差别不能太大,就比如说,初阅官给个点,然后第二个复阅官给个直,那第三个就不能给个圈。

不然相差太大,

如果发现同一个卷子评价悬殊过大,就得另派大臣查看试巻,以防“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

正是因为有这种制约,所以在同一张卷子上经常是圈不见直,尖不见叉的。

不然阅卷官也容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