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一章 压力来到了基地这边(双倍求月票!!!)(2/9)

作者:新手钓鱼人
要性。

自然也早就对老郭的反应有所预料。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表示奇怪:

不对吧。

为什么徐云一个偷偷跑回国的剑桥毕业生,会知道国内刚生产出来的设备呢?

很遗憾。

这个问题本身就错的很离谱。

国国内第一台700e的静电加速器型号叫做1,落地于6年前,2.5e的落地于3年前。

无论是哪台设备,显然都不符合所谓的‘刚生产’的定义。

至于徐云为什么能够知道这两台设备......

那是因为从零件购买到组装兔子们压根就没藏着,从头到尾都在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着进度。

例如与提出这个问题同学同省的市七星关区大河乡的前身大河公社,就在加速器落地的时候贴了三个月的大字报。

同时国外的《泰晤士报》、《观察家报》等众多报纸,也都曾经对整件事情进行过详尽的报道。

当时远在加州理工的费曼还被邀请投稿,讨论了兔子们能靠这台设备发现什么成果。

所以即便徐云真的是一位这个年代的留学生,知道兔子们有静电加速器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

兔子们在研发静电加速器的过程中,还曾经遇到了一位贵人帮忙。

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46年,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年。

当时赵忠尧先生赴海对面参观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试验,同时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

买一台静电质子加速器回来,开创华夏自己的核物理事业。

当然了。

那时候国内还是某物流头子在做主,所以这事儿本身和兔子们确实没什么关系。

兔子们的核事业还是要在建国后才开始的。

当时萨本栋和吴有训二公设法给赵忠尧老爷子筹措了5万美元的款项,在当时堪称巨款。

但“巨款”二字针对的仅仅是普通消费,在科研领域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时最便宜的、成套的2.5ev静电加速器造价也要40万美元,比赵老爷子的预算高了足足八倍。

于是鼓捣过长城铅笔的赵老爷子就想了个办法:

只购买国内难以买到的部件和其他少量的核物理实验器材,回国后自行设计组装一台加速器。

反正这玩意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