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六章 对王孝杰的知遇之恩(3/4)

作者:兴霸天


王孝杰不会以为赢了勃伦赞刃一次,就狂起来了,视吐蕃如无物吧?

历史上正常发展下去,你会被吐蕃活捉,若不是长得像松赞干布的孙子,如今赞普的老爸,就被嚓咔砍掉了啊!

实际上,吐蕃这个国家的巅峰期并不长,能称为战神的大将更是只有钦陵一位,钦陵死后,就开始和大唐比烂。

但好巧不巧,就是这短短三十多年的巅峰期,给他们碰上了。

难不成要像原历史那样,等钦陵连战连胜,吐蕃国内对这位大论的忌惮达到极致,施以反间计?

那种计策之所以奏效,与其说是计谋高明,还不如讲大唐已经输得够多够惨,让钦陵的威望达到巅峰。

再加上钦陵本人的政治手腕,远逊于军事才能,才会被自己人干掉。

噶尔家族一夜之间跌落神坛,钦陵的弟弟和儿子被迫投奔大唐,反过来为大唐守卫边州,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进入皇城,带着王孝杰往兵部而去的时候,李彦就在默默考虑:

“内卫五位阁领,如今已定下了丘英、裴行俭、安元寿三人,还有两位四品官员会被调任,亦或者由五品提拔上去?”

“接下来朝中主要竞争的,就是这两位阁领之位了,嗯,还有十二位机宜使。”

“大阁领坐镇中枢,统帅全局,不会轻动,我看李治都不会重设,毕竟长孙无忌带给他的阴影太大。”

“阁领其实就相当于战场上的一军统帅,机宜使则是将领,作战一方。”

“现在这些位置,都有许多人眼热,因为在战时,立功方便啊!”

李彦知道历史进展,很清楚内卫的职位,是风险与机遇共存,提着脑袋立功。

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内卫的风险,被许多人看轻了。

比如之前武敏之宴会上,那副安插官员的狂态,完全不考虑胜任问题。

这家伙不会是个例。

目前大唐整体的观念,依旧看不起吐蕃,姿态高傲,不知己,也不知彼。

这样的内卫重立,对上正当巅峰的统帅钦陵,谍报活动也十分重视的吐蕃,恐怕要吃亏。

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员,死了活该,可惜往往是他们死不了,犯下的错误,让底下无辜的将士白白丧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