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五章:戊寅之变(2/4)

作者:罗小明
许也。”

十月五日。

崇祯取内帑四万金以犒军。

十月六日。

这个时候的崇祯,在卢象升的影响之下,也是下定了决心。

卢象升最后所说的话,还是打动了他。

“敌人强来而不能困,使得意去,后日益轻中国,宋事可鉴也。愚意唯以一战决之。”

前宋之事历历在目,崇祯认定了卢象升说的是为正理。

杨嗣昌亲送卢象升至营外,临别之时屏退左右,再三告诫卢象升不要与清军浪战。

卢象升返回昌平,重新掌握勤王大军之权。

崇祯则派内臣为使,又赐御马百匹、太仆马千匹、银铁鞭五百条。

卢象升受赐长叹曰:“圣君神武。纷纷言抚者何为也?庸臣误国一至此乎?”遂决策议战。

……

从潼关到北京,有数千里之遥,并不是一段短暂的距离。

当初作为家丁的时候,陈望并没有觉得赶路有多么的艰辛和疲惫,因为无论吃穿住行都是一等一的待遇。

但是现在陈望领着一营兵马,这一路来就并不轻松了。

作为勤王军,按理来说兵部、户部等部应当安排好人,在沿途的州县准备足够的补给补充。

但实际上,这一路过去,得到的补给少之又少,甚至最糟糕的时候连一天一顿饭都吃不到。

一切彷佛又回到了崇祯诏的身侧。

行军的序列他所领的汉中军,就紧跟着曹文诏所领的镇兵之后。

眼下不需要担心敌人来袭,普通行军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中低级的军官,陈望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曹文诏的身侧。

跟在曹文诏的身后能够学到很多,不仅仅是为人处事,还有军略和战法。

陈望原本觉得自己了解的已经很多,但是在听了曹文诏的讲解之后,又觉得自己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何时出战,怎么出战,调兵遣将都是一门学问。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很多时候,将领往往没有时间去思考。

而是要凭借着直觉和经验来迅速的做出判断。

“前方是何处?”

曹文诏勒停了座下的战马,举起了手中的马鞭,询问道。

“回禀将军,再行十里,就出徐沟的地域,要进入榆次了。”

曹鼎蛟紧拉着手中的缰绳,也一起停下了马来,回答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