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5节国难诸贼,上(2/5)

作者:
辽寇较量高下吧。胜了自然最好。败了,被屠杀了,那是命不好,是老天让你们这些嚣张到不把官府放眼里的沧州乡勇还了辽寇的宿债。不要以为当官的就顾全大局心胸宽大。特权、高高在上,官员视百姓如牛马草芥,很多时候就会因环境和有力的公权数倍放大人性的自私无耻狭隘危害性,报复心更重,对卑贱百姓更缺乏宽容理解体谅,有机会岂会放过敢不尊重官老爷敢对抗官府的刁民。法难责众。官府平常无法惩罚不听招呼的广大百姓,这时候就会借辽寇的屠刀教训惩罚,心里恶毒喊的是:你们去死吧。这种心态下,郑居中这些官员岂会在乎沧州人的生死存亡。他们甚至巴不得这次能多死些。少了不服管束的沧州本地人更方便以后的统治剥削。至于损失的人力资源,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口,沧州这种盛名在外的地方,会有大量外地流民自动涌过来填补。宋朝上百年屈服在辽国威压下,官僚包括皇帝在内苟且成了真理,都习惯了买和平,至今仍然不敢招惹辽国,嘴上圣旨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本质上缺乏坚决抵抗辽军掠夺的信念,就怕激怒辽国招来两国战争,百姓敢打辽人不是功劳甚至能成为罪责,是多事给官府和朝廷添麻烦,统治者自然也不会珍惜敢战敢招惹辽国的沧州百姓。总之,府城别发生战事就好。说到底是郑居中等从边塞军惨败清晰意识到手下军队不行,乡勇武装又控制不住靠不住,早打了和辽军苟且的主意。辽军若是攻城,万不得已,大不了弄钱财女色等满足辽军的敲诈勒索,买和平求辽军别打。而这事是决不能让和辽寇势不两立的沧州百姓亲眼看到的。至于府城内的百姓,几乎都是外来的淘金者冒险者,没正经好人,不算沧州人,看到官府苟且也没事。官方人缩城里不出,只顾死守城戒备。城里百姓更没胆子也没义务出城去查探情况,不封城也不会出去冒险。城上看不清,又不出去打探,结果就是府城人丝毫不知海盗早已打退辽寇。看到远处乡间城堡没了炊烟,府城人不知是移民了,只以为是辽人打破城堡杀光了,庆幸自己是府城人遭殃的不是自己;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轰鸣声、牛羊家禽声小孩哭声、车轮滚滚声,不知是海盗和收纳的高阳关路军队利用缴获的众多辽寇马匹和官兵军马在快速引领和保护百姓和自家亲人及战利品喜气洋洋去海边上船,还以为是辽军丰硕抢掠完的过境......总之,城外一切灾难和府城内无关。府城一直安然无恙。自从来府城耀武扬威恐吓威胁一番后,浩大而凶悍可怕的辽军再也没在府城周围出现。没有危险和压力,不在乎城外的死活,郑居中这帮人这才有悠然闲聊的情趣。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